领袖的意义绝不在于复制性,而在于他的命运成为诠释时代进程的符号。
三盛第三个十五年:立足“智教康养·筑家理想”的企业定位,专注中国家庭头等大事。
8月1-4日,博鳌房地产论坛将连续第十八次在海南举办。十八年来,几乎所有房地产英雄人物及标杆企业,都参与了这个全行业年度盛会。盛会启幕前,观点与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访谈。
观点报道:
制造业出身,2000年强势进军房地产,去年三盛买下利福地产59.56%股权,把地产板块推向了港交所。
2015年,三盛启动赋能式产业投资,教育、健康和科技成为三盛除地产主业外,下一个15年的着力方向。因此,除了利福地产外,三盛还收购多家智能教育、健康管理、养老服务等企业,比如泰福盛世、安心护理、宝岛童医汇等,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,比如汇冠股份,在完全剥离精密制造业务之后改名为三盛教育,专门做智能教育装备和服务。另外也发起成立了福建省第一家民办股份制银行——华通银行,三盛也是易居中国的股东。
如果不用出差,林荣滨每周要进3-4次健身房,每次两三个小时,练练器械也跑跑步。到如今十几年的健龄,锻炼已经成为林荣滨一个习惯。
知命之年,他的身型还是保持得很好,我们称赞他看起来年轻。刚刚带着三盛走过两个“十五年”的他,已经再次规划好三盛第三个“十五年”要走的路。
来时的路
在我们见到林荣滨之前,我们一直在想,他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家,为什么在快周转求规模的大时代下,他选择了一条不大一样的道路,三盛何以成就今日之三盛呢?
不忘来时的路,是我们对他形成的最深印象。
在和我们沟通的过程中,提起对他影响较深的人物时,林荣滨说得最多的竟然不是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公司,而是制造业。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里,林荣滨多次提起“玻璃大王”曹德旺,他给予以曹德旺为代表的福建制造业极高的评价。
“福建有很多好的令人敬佩的企业。无论福耀、达利、永辉超市、安踏、圣农等,都在各自的行业做了规模和影响力的全国领先。”
实际上,林荣滨的事业也是起源于制造业。1988年成立的三盛实业,是亚洲领先的橡塑发泡厂商,这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鞋业,后来将产品扩展得更加丰富,应用领域也突破了鞋子的范畴,包括体育、建材、装饰、家居、旅游、礼品、玩具、包装、保温、抗静电等领域,如今我们脚下蹬着的,手里拿着的,乃至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,也许材料的一部分正是来自于三盛实业的产品。
这些企业存在的坚持和韧性的品质恰好是林荣滨所欣赏的,即使后来他把重心转向了房地产和赋能型产业投资,这些品质依然影响着他的经营风格,尽管其实是房地产让他变得更广为人知。
“制造业是最难的。”林荣滨认为,制造业普遍存在“薄利”的特点,如何做大做强,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钻研,“它们真的是坚持过来的,二十年磨一剑,不是靠赌出来的。”
林荣滨表示,是制造业教会了他打磨的精神,他把这种精神带入了三盛的房地产板块,因此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盈利能力上,三盛都有自己的追求,“不管是对我,对消费者、对企业,有追求才能做到极致,如果你没有追求,人生会平庸很多。”
林荣滨告诉我们,每当他与项目的设计师沟通,末了必定叮嘱一句,“不要让我80岁拄着拐杖去看我的项目时,感到非常遗憾”,他希望三盛的作品能够成为城市和行业的标杆。
在盈利能力方面,林荣滨的理想是做到兼顾规模与利润,后者要达同等规模房企的一倍。“经营企业不能只为了规模,而忽略了企业运营的质量。”林荣滨对我们说道。
制造业是深入骨髓的存在,直到现在三盛集团仍旧勤勤恳恳地坚守实业板块,林荣滨告诉我们,直到现在“我很自豪30年都还坚持于制造业,这需要足够的韧性”。
稳健的选择
“稳健,是制造业的重要基因。”林荣滨告诉我们,关于经营企业,他认为不管制造业也好、房地产也好,都是一样的道理“做企业,现金流要稳健”。这往往意味着企业在行业起起落落的阶段更具有抗风险的能力,而三盛选择的正是一条稳健的道路。
因此,三盛讲究“有质量的增长”,即“稳健 进取”,这也正是“虽然是闽系企业,我经营企业和其他人不大一样”的原因。
然而,这两年大家似乎更热衷“规模”。有人认为,在土地成本不断抬升、调控政策步步逼近、融资条件越来越严格的大环境下,过于激进地冲击规模的企业风险极高;有人认为,一千亿是房企的门槛,迈不过去将意味着永远掉队。
三盛的上市时间严丝合缝地遇上许多企业提出冲击千亿、甚至几千亿销售目标的浪潮,林荣滨越来越难以回避规模的问题。
“每个企业都不一样,资源、经营理念、价值观完全不一样——我们追求的是‘稳健的发展’。这几年敢赌的都赢了,但是赌桌上没有下来的都不是赢家。”
“目前据说中国有300多幅‘地王’,现在解套就只有几十幅。土地没有释放出来,然后又限价,‘地王’都解套不了。”
“从房地产情况来看,下半年到2019年,还是最困难的时候。”林荣滨对接下来的市场并不乐观,但他认为三盛的机会恰恰来了,特别是在并购市场:“现在便宜,但还有更便宜的,我认为下半年机会非常多,特别是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,最近我们在找一些并购企业。”
“所以三盛还是要沉得住,坚持我们的经营理念。”林荣滨告诉我们,无论上不上市,三盛经营企业的理念都不会有所改变,唯一的变化是上市之后资本市场会对企业更加认可。
他认为过去的房地产行业过于浮躁,并预判未来将回归本质:“房地产早几年的成功案例在这个时期不一定是适合的,现在回到本质,回到财务报表和利润。”
(亚洲十大超级豪宅:三盛·百督府)
下一个15年
他认为还是“要回到企业的本质,回到经营本身”,而这恰恰是三盛一直在坚守的东西。
“现在二胎又放开了,我认为在未来的10到20年中需求还是很旺盛的。”他还是看好地产行业的未来:“关键是怎么去做。”
林荣滨告诉我们,去年开始,三盛把战略理得非常清楚,为整个集团的架构做减法。如今,三盛已经想好了下一个“十五年”要怎么走。
“我做了15年制造业,再做15年的房地产,接下来做15年的赋能式投资。”林荣滨将三盛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,在当前的这个阶段,除了房地产这个主营业务外,他认为“国家对产业很支持”,三盛将通过“赋能式投资推动产业”,重点着力领域为教育、健康和科技。
“我们最近提出了‘智教康养、筑家理想’的全新定位,专注中国家庭头等大事,中国家庭最关注什么?一房一老一少一健康。”林荣滨表示。
之前,三盛集团在推动地产板块上市之后,又开始收购a股上市公司。
其中一家原本叫汇冠股份,为了突出教育主业,集中精力做好教育,三盛集团决定把汇冠旗下从事通信材料制造业务的子公司剥离卖掉,并改名为三盛教育。林荣滨告诉我们,三盛教育体系正在形成,希望从幼儿园抓起,到未来逐步涉及至更高层面的教育,包括小学、中学和三盛大学。
在教育、健康和科技等板块的收购,十分符合目前三盛集团的“赋能式产业投资”路径。林荣滨为我们解释三盛对“赋能”的定义:“做任何行业都没有捷径,只有把能力建立起来,所以叫赋能式投资。无论做地产还是其他任何行业都一定要沉下去打磨。在中国拿地现在比较难,还是要把产业赋能做好,纯粹为了圈地肯定不行。”
林荣滨将制造业的经营理念延伸至房地产,又延伸至三盛的下一个15年,“要热爱。教育,很喜欢才能做得好;如果不喜欢,纯粹当成生意来做,就不能做到极致,也失去了最核心的价值。”
在两个小时的采访里,林荣滨由工作聊到生活,我们发现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生活,他始终恪守着从制造业传承的精神。
“运动很枯燥的,我坚持了十几年。人就是这样子,坚持很重要。”林荣滨说,无论是锻炼、地产、教育或是其它,都是一个道理。
(三盛高管团队自驾穿越川藏南线)
以下为观点地产新媒体对三盛集团董事长林荣滨先生的采访实录:
观点地产新媒体:您如何看待整个房地产的大势?
林荣滨:
从2016年10月10号的调控开始,现在已经快两年了,看不出有放松的迹象。短期内,政策放松的难度还是比较大,至少今年下半年、2019年大家都不容易、不乐观。
关于经营企业,不管做制造业也好、做房地产也好,现金流要稳健。
我是做制造业出来的,稳健一直是三盛非常重要的特点,我们讲究“稳健地发展”和“有质量的增长”。
早几年房地产敢拼就会赢,失败案例非常少,但我认为赌桌上没有下来的都不叫赢家。所以三盛还是要沉得住,坚持我们的经营理念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风暴再下来也不担心?
林荣滨:
三盛从1988年到现在刚好三十年了,百年企业并不难,关键是如何把握住风险和考虑到企业的现状。
房地产早几年的成功案例在这个时期不一定是适合的,下半年到2019年还是最困难的时候,企业确实要撑得住。
在拍地、拿地的方面,我认为下半年机会非常多。特别是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,最近我们在找一些并购企业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收并购整合很麻烦。
林荣滨:
像在福州这种我们深耕的城市,收并购的风险在哪里我们基本上都知道。
从目前来看,我们收并购多多少少也会碰到一些问题,但是大问题没有——大风险我们不去碰,这得看每个人的风险属性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最近一家企业说了,收并购的一部分土地整合起来很麻烦,导致他们没有货出。
林荣滨:
就是因为法律问题,很多东西最后都出不来。每个人风险偏好不一样,别人说三盛法务是最麻烦的,但我认为这些麻烦是对的,也是必须的。
在收并购时,我最看重对方的人品。去年三盛开始收购上市公司,因为交易对象都比较简单,基本上连律师都不需要到场。像收购利福地产、三盛教育就非常简单,交易对象比较干净。
当然调查要做得非常细致,有一些人说即使有风险我也敢去冒,但你要判断你能不能化解。
我认为拍地是小学生、收并购是研究生,所以我们最近对收并购成功后的奖励就多一点。以前我们举牌概率比较小,最近概率多一些,因为市场往下,价格合适。
另外,我们有底线思维,拍地一般都会在深耕市场,因为对市场了解,风险在哪里可以看得周全。
这两年拿的地全部都是避开限购、限价的区域,或者去弱限购、限价的地区。从目前来看是对的,去年拿地的时候我就认为短期内看不到放开。
我们拿的地,要么是低于城市平均限价范围,要么就是没有限购和限价的地方。
从去年开始拿了十几幅地,到今年有二三十幅地,全部都是这样的情况;只有一两幅是战略需要,或是要深耕的——其它的原则上是避开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你经常说对于企业,坚持很重要。
林荣滨:
制造业基因里有稳健。
福建有很多好的令人敬佩的企业。无论福耀、达利、永辉超市、安踏、圣农等,都在各自的行业做了规模和影响力的全国领先。
他们真的是坚持过来的,二十年磨一剑。
所以我认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,我希望我的利润达到同等规模房企的一倍。
上市公司也一样,这一轮的股票市场还是看你的报表,看你的盈利能力。估值体系已经与国际化接轨,最后看的还是价值投资。
坚持两个质量,一个是产品质量,一个是运营质量。品质最好、口碑最好、卖得最好,我很骄傲我们都做到了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您认为后续房地产企业会往什么方向发展?
林荣滨:
以前比较浮躁,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经营最核心还得是回到本质上,回到经营本身。经
营企业最后还是为了盈利,而不是一直为了规模。
当然房地产是金融属性,没有一定的规模,大家不去关注,但对三盛来说,精干团队、精准投资、精致产品非常重要。
去年开始,我们的盛利、盛创的激励机制很好地将员工的利益与集团的利益进行绑定,员工对项目非常负责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“智教康养、筑家理想”是我们新的定位?
林荣滨:
去年开始,我们把战略理得非常清楚,为整个集团的架构做减法。虽然我们投资了金融、银行,原则上就是做财务投资;财务投资以外的,我们只“专注中国家庭头等大事”,在定位上叫做“智教康养、筑家理想”。
中国家庭最关注什么?一房一老一少一健康。房子,健康、养老和教育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上市之后,林董就必须比较高调了。您觉得上市前跟上市后接近一年的过程中,变化大不大?
林荣滨:
从我的角度来说,经营企业上不上市大同小异,只要把企业经营好。
但是如果上市,资本市场会对你更认可一些。不管上不上市,还是要把企业做好、把风险管好,每个企业的偏好还是不一样的,没有对与错。
我认为我们的理念、体系是最健康的,我还是坚持。爱拼才会赢是很重要的福建精神,但我认为其中更重要的是韧性与坚持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各种行业都是看到人才就挖进来吗?
林荣滨:
面试一般副总及以上的我都要见。人是最重要的,关键是价值观跟我们是不是对路、是不是吻合。
做任何事情,人对了全对了,人错了全错了,所以我花时间最多的,第一是投资投委会,第二是见人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有些认为,未来中国的房地产就是几百家,中小房企的日子越来越难过,这是金融属性决定的,是不是一个肯定的趋势?
林荣滨:
我认为这肯定是这个趋势,但几百家也不至于,中国市场太大了,有几千家都是正常的,只要开过两栋以上的都叫开发商。
集中度肯定是越来越高,几百家不至于,几千家我觉得比较客观、合理,但主要集中在前面几百家,可能会占到90%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三盛对产品有什么要求?
林荣滨:
我们一直都非常关注产品的品质。有一次从厦门过来一个领导,说看完福州的项目,感觉福州的开发水平超过了厦门。我说,因为你看的是三盛开发的项目。
设计师没有合作过的,和他谈一个小时,我说的最后一句话,往往都是不要让我80岁拄着拐杖去看我的项目,感到非常遗憾。
每次去看项目,都有一种自豪感。人家说做一行,爱一行,你是喜欢,才能做得好,不喜欢,你做不好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要热爱。
林荣滨:
才能做得好。教育,很喜欢才能做得好;如果不喜欢,纯粹生意来做,不能做到极致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今天和您接触,觉得很文气,您为什么还会武术?
林荣滨:我练武术的,十几岁就开始练,有这个基础,然后长期保留着。
如果没有出差,一个礼拜运动3-4次,而且我的运动量非常大,一进去健身房两三个小时。所以我和教练说,我如果健身,你们都不要休息了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很自律。
林荣滨:
我这个人很坚持,运动很枯燥的,坚持十几年,人就是这样子,坚持很重要。
我做很多事情很执着——做地产,我很执着;做教育,我很执着;锻炼,我也很执着。
十几年了,变成习惯是最好的。一个礼拜里面,我可以胖7斤,可以瘦7斤,收放自如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您今年刚好50岁,觉得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?
林荣滨:
最早我们提出“百年建筑、建筑百年”,现在三盛已经三十年了,有生之年可以看到50年的三盛。
我希望企业可以健康永续经营、成为百年老店,这是我最看重的,也将是我的最大成就。
三盛文化就是这样,为什么说要“成就极致生活”?不管是对我还是对消费者、对企业,要有追求才能极致,如果没有追求,人生就会平庸。
观点地产新媒体:假如业内评价,您希望留给大家是什么样的印象?
林荣滨:
对于做人,我很重视人家对我的口碑,所以我和闽系企业的老板都很熟,关系很融洽。
大家常说我正能量、有责任、有观点,这也正是激情投入,稳健进取的三盛精神的体现。